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89099
    图片尺寸:2040X2982
    大小:1969KB/11814KB
    作者:特变电工
    分类:新闻图片->工业·能源
    关键字:科技创新 特变电工 能源加工 电力 疆电东送
    图片ID号:13128117728
    图组ID号:20875
从濒临破产到领跑世界——科技创新成就特变电工华丽逆袭
(4/6)
2015年12月11日 13:39:35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工人在特变电工沈变公司超大型项目公司生产设备(摄于2012年1月30日)。
组图说明:
  一台变压器,将“科技创新”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一台变压器,从中国边远西部起步,登上了行业的世界巅峰。
   它的制造者,是自治区多年培育的本土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因为创新,特变电工将新疆丰富的煤电资源输送到了更远的地方,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包了输变电工程。它的触角,跨洲越洋,它的声名,远播海外。当前,特变电工的变压器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综合实力居世界机械500强第317位,中国机械百强第8位。
   然而,这个朝气蓬勃的企业,27年前曾是一个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如果不是科技创新,特变电工的今天也许是另一番模样。27载春秋,特变电工是如何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在泪水和欢笑中一步步走出新疆,走向世界的?
  文/岳燕云
  走差异化道路绝处逢生
   特变电工的前身是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1988年,这个只有53人的街道小厂,总资产15.8万元,负债却高达78万元,濒临破产。
   当时,26岁的张新,现在的特变电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放弃到大企业就职的机会,大胆地租赁承包了这个小厂,决心带领自己曾经的工友们过上好日子。
   那是1988年年初,昌吉市特种变压器厂就要倒闭了。2月21日,大年初五,另谋到新职的张新,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他的师傅王秀芝家拜年,顺便与她告别。
   本以为师傅会祝贺他有个好前程,可王秀芝听后却哭着说:“你们有能力的,都走完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吃饭呀,你看看我们的家。”
   他起身想告辞,但师傅说什么也不肯,非要留他吃晚饭,给他煮了碗面条,切了碟咸菜,这是师傅家过年最好的食物了。张新坐在透着风的冰冷屋子里,默默吃着,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
   “张技术员,如果你留下来,带着我们干,兴许我们还能有好日子过。”王师傅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张新。他低下了头,头一次认真地思考起工厂破产后剩下工人们的出路问题。
   几天后,在凛冽的寒风里,在工厂倒塌的废墟前,张新在53名职工中以51票高票当选厂长。从此,这个街道小厂在他的带领下,演绎了一出从“丑小鸭”变“白天鹅”的传奇故事。
  技术员出身的张新,一直秉持这样一个理念:技术水平高于别人,就能统领市场。
   1988年企业发展之初,当时的产品销售还存在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常规变压器(电网建设中使用的变压器)市场已被老牌国有企业所占据,而特种变压器(化工等行业使用的变压器)因市场份额小、生产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而少有生产。
   “面对现状,我们决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专挑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产品生产。”张新回忆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了。凭借着不走寻常路的技术创新理念,企业扭亏为盈,并且根据租赁承包方案获得了197万元奖金。
   面对这笔钱,张新意志坚定,他要将其投入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规模扩大上。“如果分掉这笔钱,工厂将出现一批万元户,可失去的将是企业的未来。”他在员工大会上这样说。
  不拘一格引人才
   1997年6月18日,特变电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变压器行业中的首家上市公司。
   利用募集到的资金,特变电工首次开始从内地大批聘请专家搞研发。当时中国变压器行业唯一的一名院士、电线电缆行业仅有的一名院士,均被公司聘请为独立董事,特变电工的新产品也不断推向市场,由新疆走向了全国。
   随后,特变电工先后将德阳电缆厂、衡阳变压器厂、天津变压器厂、鲁能泰山新泰电缆厂、沈阳变压器集团等揽入怀中,不仅彻底打破了变压器行业的竞争格局,更确立了自己在输变电行业的龙头地位。
   科技创新,让特变电工一步步走上了中国同行业的巅峰,但他们对科技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歇,每年投入销售额约5%从事新技术研发,其产品在输变电行业总是一次次处于领跑地位。
  以1998年为例,当时中国许多变压器厂还在生产“7”型变压器产品,特变电工已开始全线推出“9”型变压器产品,并且已经研发出“10”型、“11”型变压器产品。
   如此猛烈的科技创新势头,与特变电工的人才培养分不开。正如一位老特变电工人说的一样:“表面上看,变压器是用铜铁做的,实际上是用人做的。”
   公司一名老员工告诉记者,他始终记得1998年参与“9”型220千伏变压器研发的经历。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只有23岁,在一位资深专家的带领下,一群年轻人封闭在一座楼房内,每天的工作就是研讨与设计,渴了喝口水,累了打个盹,2个月后当大家走出房间时每个人都瘦了整整一圈……此次特变电工以11个月的时间创下了一项重大科研攻关新纪录。
   科技攻关不含糊,人才引进更是不拘一格。目前,特变电工有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是从沈阳引进的人才。
   那是1998年,当时特变电工还是区域小厂,在行业内没有名气,很难以企业品牌吸引人才。为了表示诚意,特变电工人事部工作人员多次打电话邀请,并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往返新疆的机票用快递寄给了对方并留言:请你来看看,选不选特变电工是你的权力。
   这一举动让对方深为感动,并来到了新疆,一待就是十几年,逐步成长为公司的骨干。
   目前,特变电工共有5名院士被公司聘请为独立董事,而加入其中的青年才俊更是不可计数。公司现有员工超过万人,其中外籍专家200多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业和学科带头人300多名,大中专及以上学历员工占90%以上。
  占领“特高压”制高点
   通过人才战略和不断的科技创新,特变电工逐步在国内站稳了脚跟。2005年前后,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国家电网主导下的特高压建设,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将中、西部丰富的煤电、水电资源输送到电力负荷集中的东部地区。
   新疆蕴藏了超过全国储量40%的煤炭资源。由于地处偏远,煤炭多供于本地和甘肃一带。如何把新疆的煤电资源送到全国,也是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特变电工抓住了这一机遇,成为该项技术研发的先行先试者。
   特高压,通俗地讲就是能够将电更远距离地输送出去,而且容量大,输送过程耗能小。如±800千伏的特高压变电器的输送距离为2200公里,容量为800万千瓦,而±1100千伏的输送距离就增加到了3300公里,容量为1200万千瓦,这是一般的变压器做不到的。这项技术在全球来讲,可以说前无古人。
   然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攻关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张新在讲述参与中国特高压建设历程时,提起了一件让他永生难忘的事。
   2005年春节前一周,张新作为唯一的输变电设备企业代表参加国家电网公司考察团去日本考察特高压设备实证实验场。到了之后,日本方面只允许国家电网的人和一些非企业人士参观,不允许张新进入实验场。经过中方严正交涉后,日本方面最后才让步。
   张新说:“我当时就发誓,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他们能做到的我们要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更要做到!”
   三年后,世界第一台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在特变电工研制成功。
   就在这项世界首创技术试验成功前,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那是2008年,在经过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后,承担这一科研任务的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研发团队,迎来了最后的试验。
   整个团队满怀信心,站在试验大厅等着为成功鼓掌。谁知道试验开始不久,变压器发出“咣”一声响……变压器放电了,试验失败。
   那一天,该项目负责人、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方明清楚地记得沈阳下着小雨。离开公司时,他没有坐车,而是顶着雨走了很长的路,想着和同事们一起攻关的一幕幕画面,泪水潸然而下,和着冰冷的雨水……
   一时间,全国整个行业对特高压的质疑声甚嚣尘上,给国家发展特高压的起步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和波折。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迎难而上。两个月后,第二次试验在原来的地点进行。
   每位团队成员悬着的心提到了最高点,几位领导和专家甚至离开现场,“躲”在一个会议室里等待消息……后来,他们听到了热烈的掌声,试验成功了。
   这一项科研成果,让“疆电外送”的能力大幅提升。尤其是去年1月,新疆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哈密—郑州工程正式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高了400%,每年可向缺电的中部地区送电480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煤炭2210万吨。甩掉“洋拐棍”领跑世界特高压,这个全世界迄今为止难度最大、最复杂的一项电力技术的研发,不仅让新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理想变为现实,更让特变电工叩开了世界的大门,跃升
  为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在行业内领跑的大企业。
   “随后,特变电工迎来了科技创新的‘爆发期’,40余项世界首创、参与中国乃至世界行业标准制订100余项……”特变电工科技管理部部长宋天林说,目前,特变电工申请及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专利技术及专有技术近1000项。
   中国变压器技术的创新之路,走过了最初照着苏联图纸模仿生产,后来学习法国、日本、德国的先进技术,再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最后自主创新,实现世界首创的历程。
   正是因为一个个世界首创,特变电工频繁“亮相”世界舞台:“美国西部电网改造工程”“欧、亚洲际电网联网工程”“非洲、海湾成套项目工程”……不可否认,这个新疆本土的装备企业正走在“装备世界”的路上。
   2014年9月17日,印度总理莫迪亲笔签署了致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的一封贺信。他在信中祝贺特变电工能源(印度)有限公司特高压产业基地落成,感谢特变电工为印度发展作出的贡献。
   特变电工在印度做了什么?特变电工在特高压领域的创新成果正是印度建设国家特高压电网最需要的,他们在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府罗达市投资建起了一座高起点、高技术、高水平的现代化输变电高端装备产业园。
   不仅在印度,在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安哥拉……伴随着特变电工走出国门的步伐,他的每一次创新成果也被出口到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甚至欧美,奏响了特变电工“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时代强音。
   今年,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东风”,特变电工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4亿元,利润总额13.52亿元,净利润11.80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建成国家特高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1100kV变压器研发制造基地,为‘一带一路’电力能源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可靠的产品支撑。”张新信心满怀地对特变电工的努力方向作出了新的定位。
   信心的背后,无不是特变电工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正如铿锵恢宏的《特变电工之歌》唱到的那样:我们诞生在西部的春天……创新求变是我们永远的信念……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