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88990
    图片尺寸:3000X4000
    大小:2615KB/18305KB
    作者:朱必义
    分类:新闻图片->旅游
    关键字:伊朗 旅游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中亚
    图片ID号:13133118326
    图组ID号:20864
伊朗环游记
(21/28)
2015年12月16日 17:29:26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伊朗的导游大多很尽心。
组图说明:
  紧赶慢赶,用两周时间把面积和中国新疆不相上下的伊朗转了一大圈。
   如果要我对伊朗之行做个概括,我最想表达的是:伊朗老百姓很友善,很热情;伊朗这块地处里海和波斯湾之间、毗邻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土地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丰富且精彩,环游伊朗虽然辛苦,但绝对不虚此行。
  翻越厄尔布尔士山
   2015年11月10日晚11时许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次日早晨抵达德黑兰。在伊朗首都我们没有停留,一行人坐上大巴翻越厄尔布尔士山前往里海之滨的拉什特。进入山区以后,起初映入眼帘的是零星分布的杨树和光秃秃的崖壁,感觉就像来到了帕米尔高原。随着海拔逐渐上升,车内温度也越来越低,接近山顶,车窗外居然飘起了密集的雪片。这真是让我始料不及,原想伊朗无所谓冬季,御寒的衣物都没带,这一下该挨冻了!所幸翻过山以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另一番景色,一片片蓊密的阔叶林,还有从高处飞流直下的瀑布。等我们来到山脚下,道路两旁耸立的竟然是身材挺拔的棕榈树,还有果实累累的橙子树和柿子树。一山之隔,气候、植被怎么如此不同呢?
   翻过厄尔布尔士山,继续前行不远,我们就来到马赞达省的兰萨。1971年,著名的《湿地公约》就在兰萨签署,签约地兰萨酒店成了我们的第一个参观点。
  伊朗人的友善
   除了德黑兰、伊斯法罕和色拉子那样一些旅游热点,在靠近伊拉克的伊朗西部和南部省份,我们这群中国人某种程度上被当成了远方来的稀客。很多伊朗人见了我们第一反应是惊讶,得知我们来自中国,他们马上会热情地打招呼,有的人还会上前要求和我们合影。
   去伊朗之前,内心对那里的社会治安不是很有把握,甚至还做好了思想准备:除了集体参观游览,尽可能减少单独外出,早锻炼实在不行就在酒店周边转转就算了。到了伊朗,才发现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无论我独自一人清晨外出跑步,还是傍晚时分和团友一道上街,遇到的伊朗人都那样友好。他们要么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要么礼貌地回应我们的问候。
   11月13日,我们到达哈马丹时已经灯火阑珊。晚饭后我和一位团友正打算一起打车去看看这座城市的夜景,一位中年伊朗出租车司机正好载一位客人回到酒店。这位司机不会英语,我们便通过酒店服务员和这位司机沟通,告知我们打算去的几个景点,并且谈好价钱。
   出租车驶出酒店不远,忽然掉过头折向一条相对偏僻、灯光也不太明亮的小街。我心里有些忐忑:他想把我们载到哪里去?不会出什么事吧?但那种时候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还是静观其变吧。后来发生的事情只能证明我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伊朗出租车司机拐了几个弯,抄近道把我们载到了第一个景点(我们是在介绍当地风光的图片上看到这几个景点的)。过马路前往景点时,附近没有斑马线也没有红绿灯,见我们犹豫不决,这位司机从车上下来,跑过来为我们引路,打手势让穿梭往来的汽车停下来。拍完夜景,伊朗司机又一次跑上前来为我们疏导交通。到第二个景点时,伊朗司机还为我们指点最佳拍摄位置。
   第二天在喀曼夏,入住酒店以后距离晚饭还有一些时间,我便一个人到街上溜达。走着走着来到一家馕铺,伊朗人的主食也是一种从馕坑中烘烤出来的面饼子,只是他们的“馕”更薄,更大,外形更随意,“馕”的表面没抹油也不撒芝麻、洋葱、盐之类调料。看见我隔着玻璃门拍照,打馕的伊朗小伙子上前为我打开玻璃门,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会清楚得多。
   11月17日在色拉子的一处景点,天已经黑了,景点一面石头墙亮着灯。看见我们拍照,几个伊朗年轻人来劲了,居然在石头墙上玩开了飞檐走壁,从马路上飞快地窜到墙头上,然后倒立,让我们拍个够。
  跳广场舞的伊朗男人
   在中国,广场舞基本上是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一统天下。在伊朗情况正好颠倒过来,跳广场舞(也可以称之为健身操)的清一色是伊朗男子。
   11月19日晚上,在伊斯法罕我们观赏了一场独特的健身表演。那是一座穹顶建筑,中间是下沉式表演场地,观众在外围坐成环形。表演者大都是中青年男子,也有几个年岁较大的,还有一个胖胖的小男孩。
   表演开始前,一个长得很英俊的伊朗青年在高台上敲响了手鼓,同时唱起了高亢激昂的歌。这时下沉式场地里的老少爷们先是举起粗大的彩色木槌身前身后挥动,随着音乐变化,他们手中的健身器材转换成一张张带着响片的铁弓,动作不停地重复,气氛始终很热烈。再后来,男子一个个轮番在表演者围拢的圈子里展示各自的非凡身手,他们跳跃、长时间快速原地转圈,表情很严肃,似乎是在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我以为他们的表演只是为了热身,或者说是接下来精彩表演的前奏,谁知一直到散场,也没有所谓的高潮或压轴戏之类的。
   过后仔细一想,也许这就是伊朗特色的健身表演,他们更多还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取悦观众。
   伊朗人这种健身活动并不局限于室内。我们在伊斯法罕住了两个晚上,连续两个早晨,我都在酒店门前的查扬德河滨景观带看到伊朗男人伴随着音乐跳广场舞(健身操)的场景,而且不止一处。就我跑步经过的地段来说,就有三处这样的场地,每个场地都聚集着上百号人——清一色都是男人们在蹦呀,跳呀。
   当然,伊朗男人并不单纯跳“广场舞”,他们也热衷于其他体育运动。在德黑兰、伊斯法罕、阿瓦士,我每天晨练都能遇到许多正在跑步、骑车的伊朗人,他们起得比我还早,天刚破晓,街上路灯还亮着,他们已经练得大汗淋漓了。伊斯法罕的查扬德河畔,除了一拨一拨的人在练健身操,还有一连串排球场,伊朗的年轻人或者分组比赛,或者三五人围成一圈练习排球,其中不乏排球高手。我还注意到有些伊朗年轻姑娘也和小伙子们一起打排球。
  伊朗人的自信
   在伊朗前后两周,看到的伊朗人很少有闷闷不乐、面无表情、一脸冷漠的。走在街上的伊朗人看上去身材较为高大,肤色健康,面容俊朗(男士)。妇女们即便裹着传统服装,见了我们这些老外同样面带微笑,彬彬有礼,传递的是友善的信息。
   去除刻意表演的因素,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表情是内心的写照。伊朗人的开朗、自信源自哪里?是国力强大、人民富裕?通过两周的环行,总体印象伊朗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老百姓的生活似乎也算不上多么富足。作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石油大国,伊朗的经济现状显然不尽人意,个中原因很复杂,在此不便妄加评说。但通过游览伊朗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我认为伊朗人的自信必定与他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2006年列为世界遗产、连接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比绍顿,那里较好地保存了米底亚、阿契美尼德、萨珊及伊儿汗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其中最具价值的考古遗迹是公元前521年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登基时完成的浅浮雕及楔形铭文。浮雕上大流士一世威风凛凛,手持强弓,将政敌踩在脚下,表现的是这位伟大的统治者在公元前521~520年平定分裂势力的丰功伟绩。
   我们还去了建于公元前1250年埃兰时期的乔高桑比尔神殿遗址,这座献给埃兰神因苏斯纳克的建筑采用了高明的数学运算技术,气势宏伟且不失精巧。
   11月16日,我们跨越札格罗斯山脉前往色拉子。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率领他的大军沿着同样的路线,在亚苏季附近击败镇守波斯关的波斯军队,最终征服了波斯帝国。
   毕夏普尔古城也是我们行程中的景点,那里遗留了萨珊王朝时期的六面岩石铭刻。铭文记载萨珊王夏普尔二世三次击退罗马军队,并且于公元244年的一场鏖战中杀死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随后又在公元260年俘虏另一位叫瓦勒良的罗马皇帝的战绩。
   此外还有波斯波利斯、帕萨尔加德等昔日波斯帝国的都城。尽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已是一片废墟,但从分布在广阔平台上密密麻麻的圆形断柱、一座座兀立的城门、无数虽残损但依旧精美无比的雕刻,任何人都能想象到这些城池当年是何等的壮观!
   拥有如此深厚历史遗产的伊朗人如何不自信?这就好比家道中落、但血管里依然流淌着高傲血液的贵族后裔,虽然时过境迁,荣耀不再,但一颗不肯沦落的心总是在砰砰跳动着。
  伊朗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查阅相关资料,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其疆土东至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至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公元前492年,波斯帝国在希(腊)波(斯)战争中惨败,帝国从强盛走向衰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全境。那以后,伊朗先后遭受阿拉伯、突厥、蒙古、阿富汗及英俄殖民者入侵和统治,各种力量在伊朗大地上相互攻掠、杀伐、你来我往,惊心动魄。不同文化之间也在一次次征服与抗争中碰撞、融和、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从而构成了伊朗文化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具体体现在伊朗各个时代保留下来的标志性建筑、文学作品和宗教信仰中。
   伊朗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伊朗的旅游产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却刚刚起步,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通讯,外国人到伊朗旅游,喜欢将沿途拍摄的图片发送给国内的亲友分享,可是伊朗的餐厅通常没有WIFI,酒店要么也没有WIFI,要么只能浏览新闻标题,无法进一步打开网页,更别提向国内发送图片了。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一路上穿过一个又一个省份和城镇,每到一个城镇,驾驶员都必须停车登记,每次登记少则一二十分钟,多则半个小时时间。倘若时间充裕也罢,关键是我们此次旅行的前半程每天都要赶路数百公里。伊朗的道路状况不算特别好,所以一再耽误的结果,就是我们在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变得异常紧迫,有几次甚至是夜幕四合我们才赶到目的地,结果只能硬着头皮夜游历史景点,否则又会影响第二天的行程。
   饮食方面刚开始几天还行,沙拉、浓汤、烤鸡(或烤鱼、烤牛肉、烤羊肉)配米饭或薄饼,吃起来味道还不错。每天午餐、晚餐都是如此,日复一日重复上述菜肴就有问题了。到后来,没等领队开口,我们闭着眼睛都知道他要宣布的菜品都是哪些了。
   支付手段也单一。除了少数旅游景区,多数伊朗城市购物、打车只能使用伊朗当地货币,美元等其他币种不被接受,信用卡也刷不成。这对于许许多多已经习惯于刷卡消费的游客的确需要重新适应。
   旅游设施也有待完善。比绍顿等地的浮雕刻在高高的山崖上,眼神不好的人根本看不清楚,长焦镜头也拍得差强人意。有没有可能建一条空中参观廊道,在不损坏文物前提下让游客近距离观赏这些珍贵文物?乔高桑比尔神殿据说是保存得最好的埃兰神殿,因为没有修建木栈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那些建于3000多年前的泥砖地面上踩来踩去,甚至站到没有任何阻隔措施的残墙上拍照。幸亏到伊朗旅游的人还不算多,要是像其他一些热门景区景点,伊朗这种缺乏保护措施的珍贵景点早被踏平了。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