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首页
|
新闻图片
|
非新闻类图片
|
图片故事
|
档案图片
|
全部图片
|
关于我们
|
>图片详情
编辑电话:0991-88888888 技术电话:13910128997
图片信息 >>
编号:70570
图片尺寸:6731X6763
大小:49610KB/297660KB
作者:崔志坚
分类:新闻图片->农林牧渔
关键字:辉煌60年 新疆故事·图说 镜头中的60年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包产到户 农业合作社 农业机械化 设施农业 生产力的变化 农业生产 收割小麦 犁地 手工插秧 机械化插秧 农业机械 设施农业 经济作物 蔬菜种植 温室培育 温室栽培
图片ID号:1292891286
图组ID号:17263
告别刀耕火种 跃步现代农业
(3/72)
2015年05月31日 16:01:17
返回
图片说明:
1979年,英吉沙县农民用马拉犁犁地。
组图说明:
见证者说
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美
吐地·阿布拉口述 本报记者崔志坚 通讯员蒋海霞整理
图片由于田县史志办、于田县农机局提供
我们家世代都生活在于田县科克亚乡托万艾格来村。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人们用牛犁田、坎土曼铲土,种的也只是苞米、小麦。以前收麦子都是手工割,几户人在一起相互帮着割,小小的一片地七八个人要干几天,费时又费力。不好的年头,地里产的粮食还不够一家人吃呢,生活很艰难。
以前和田这边有句话叫“半年桑杏、半年粮”,这是我父亲那一代人的亲身经历,那时都吃不上饭,把杏干和桑葚当粮食来吃。解放初期,于田县几乎没有一块连片的条田、没有一条防渗的渠道、没有一座蓄水的水库、没有一条整齐的林带、没有一条宽畅的道路。1963年到1965年,于田人开始开垦稻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当时开发的波斯塘稻区。我记忆中能吃饱饭还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进行了好条田、好道路等“五好”建设,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和科技种田,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大为改善。
变化最大的还是2000年以后,2006年在乡里的带领下,我在村里第一批发展了设施农业,前年又组织了我们村的种植户搞起了农业合作社,我们还通过网络来销售。去年我种的西红柿和黄瓜,收入将近9万元,要是加上合作社的收入去年一年接近20万元,以前哪敢想啊,我老父亲忙了一辈子,十几年前去世时存款还不到1000元啊!
这几年村里建起了很多大棚,全村250户人家,大棚有240多个。现在播种、收割都是机械化作业,农忙时不去地里都行,花钱雇机械。合作社这边现在也购进了30多辆汽车跑运输,我跑一趟喀什就赚300多块钱,现在时间就是钱!
相比我父辈那一代人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每次对比都会感慨万千。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也就不到30年的光景,特别是最近十来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老百姓不仅吃到了自己种的蔬菜,还多多地增加了收入。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