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45610
    图片尺寸:6016X4016
    大小:8871KB/53226KB
    作者:朱必义
    分类:新闻图片->旅游
    关键字:旅游 欧洲 巴尔干半岛 威尼斯 意大利 斯洛文尼亚 布尔雅那 克罗地亚 南斯拉夫 萨拉热窝 马其顿 斯科普里 匈牙利 塞萨洛尼基 希腊
    图片ID号:1271256522
    图组ID号:11564
巴尔干游记
(35/45)
2014年10月28日 19:42:38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时尚的塞尔维亚姑娘。
组图说明:
  东欧还是中欧?一直到旅行结束,我也没完全搞清楚2014年9、10月间这次旅行去的是欧洲的哪个方位。尽管如此,从威尼斯到布达佩斯,贯穿整个巴尔干半岛,前后历时23天的这次出游,无论是涉足的城市、景点数量之多,还是来自不同文化的异彩纷呈,最后都只能概括为两个字:过瘾!
   雨中的威尼斯
   第一站是威尼斯。故地重游。2000年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出访欧洲来过威尼斯,那一次赶上下雨,没想到这次又是细雨霏霏。威尼斯非得给我一个湿漉漉的印象吗?还好,游览了一段时间,太阳重新露面,因为接近傍晚的缘故,带着暖意的麦黄色阳光照在圣马可广场周边那些华美的建筑物以及穿行在水巷、两头高高翘起的贡都拉木船上,对于喜欢摄影、也喜欢暖色调的我真是最最令人陶醉的时刻!
   有人欢喜有人愁。因为光顾了拍摄威尼斯水城的美景,同一个旅行团一位来自东北的团友不小心滑到海里了,相机泡坏了,脚也崴了。还好他身体强健,在后来的行程中逐渐康复。我们和他开玩笑: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感受威尼斯海水温度的!出门旅行,开心最重要,对吗?
   布莱德湖畔
   9月20日住威尼斯。次日一早,按照我一向的习惯,天蒙蒙亮我就外出跑步。酒店地处城郊,出大门右拐就到了乡间。即便是郊外,机动车道旁边也铺设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道路两侧生长着灌木,再过去就是玉米地、小麦地、葡萄园以及散落的农舍了。因为是当天第一个经过的人,跑步的时候,脸上不时会碰上蜘蛛连夜织起的丝线,到后来我只好一路跑一路朝前挥动手臂。那样的姿态,开车经过的意大利人没准会以为我这个中国人在练什么功呢!
   早餐后坐车进入斯洛文尼亚国境,第一个景区是布莱德湖。布莱德湖被誉为“尤利安山区的一颗翠绿明珠”,1004年德国国王亨利二世在湖畔修建了城堡和教堂,世界赛艇锦标赛多次在这里举行。
   我们的午餐安排在湖畔一家餐厅门前草坪上,前后左右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或者叫食客),两位上了年纪的乐手背对湖水为游客演奏小提琴和电子琴。一边吃着标准西餐程式化的四道式(汤、主菜、甜点,或者再加上沙拉),一边欣赏美如油画的湖光山色,看着不同肤色的游客或徒步或骑车或踏着滑板从眼前经过,真是莫大的享受。
   午餐后前往位于陡峭山崖上的布莱德城堡,从那里可以将整个布莱德湖尽收眼底。城堡里有一座小型博物馆,介绍从青铜器开始的布莱德历史。逡巡在一间间小展室里,我对一般展品并无特殊兴趣,倒是几张表现当地山区农民劳动场面的照片让我驻足良久:农业社会的斯洛文尼亚也是如此的朴实和亲切,其中一张照片上的农民头顶木桶,背景是成熟的稻田。我在闽西农村插过队,一眼就认出那只木桶是用来给稻谷脱粒的最原始工具:水稻收割后,农民将稻子一小把一小把举过头顶,用力在木桶里摔打,成熟的稻谷就脱落到桶里了。
   铁托故乡
   9月22日,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清晨外出,我们住的酒店后面是个开放式住宅小区,从不同的路径都可以进入。小区内部有一座小教堂,住宅分两种,有独栋别墅,也有四层楼房。楼房间距很大,空地上种了梧桐树和松树,还有连片草地。三两处停车场隐蔽在树丛背后,小区内部道路空空荡荡,和国内大多数住宅小区道路两侧挤挤挨挨停满了各种私家车,甚至连人行道也被挤占形成鲜明对照。鸟鸣啾啾,小区环境如此安静。继续往里走,我还看到支有篮球架和足球球门的运动场和儿童游乐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家庭幸福指数以及对所在城市政府的满意度能不增加吗?
   上午前往铁托故乡。铁托是前南斯拉夫领导人,在国际上曾经颇有些威望。时过境迁,我们无意对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恩恩怨怨作过多评价,但铁托作为历史人物,他的故乡库姆罗维茨也许值得我们一游。
   库姆罗维茨是个小山村,田地里铺天盖地种着玉米。村里居住的村民并不多,感觉那里已经被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一栋栋木屋分别呈现传统皮革鞣制、葡萄酒桶加工、面包烘烤、马鞍具制作以及手工纺麻等等。
   午餐安排在一座山岗上的葡萄酒庄。为我们开车的克罗地亚驾驶员对酒庄所在方位并不熟悉,一边开着车在田间小路上左拐右绕,一边通过手机用克罗地亚语向酒庄老板娘问路,不管怎样最终还是把我们送到地方了。
   那真是个仙境一样的好去处,山坡上是一垄一垄的葡萄树,酒店周围几棵苹果树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草地上一口井用木栅栏围护,甚至还挂了一把锁(从饮水卫生的角度,对井口的保护是完全有必要的)。走近一看,井边还安装了辘轳,和中国北方的井怎么那么相近!
   餐厅里安放了壁炉,酒架上陈列着酒庄自产的葡萄酒。饭端上来了,先是一道放了西红柿和土豆的浓汤,然后是加橄榄油的沙拉,主菜是烤火鸡肉和烩饼,最后一道是甜点。
   离开酒庄时,有农民开着拖拉机从路上经过,拖拉机上装着大酒桶。农民满面笑容地和我们打招呼,我们也朝他们挥手致意。随着中国出境游持续升温,相信铁托故乡的农民会见到越来越多中国面孔的。
   克罗地亚的九寨沟
   克罗地亚也有九寨沟?说了你也不相信。
   9月23日,萨格勒布。这天早晨的收获之一是在萨格勒布老城一家书店橱窗里瞄到一本奇怪的书,书名《太守吴起》,封面上有一位脸蛋胖鼓鼓的中国古代官员画像。可惜还没到书店开门时间,否则我一定把这本书买回家。过后上百度查找“太守吴起”词条,原来是中国战国时期一位很有作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兵家代表人物。司马迁将孙武和吴起一并写进《孙子吴起列传》,可是不知道为何孙子兵法为后人广为传诵,这位叫吴起的大军事家却不太为人所知,没想到却在遥远的萨格勒布看到介绍他的书。
   白天的行程是游览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这个公园由16个天然湖泊,92处瀑布组成,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湖区大致可划分两条游览路线,我们先是乘坐游船进入核心景区,然后沿木栈道和林间便道徒步。部分道路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游客要么脱了鞋袜涉水前进,要么从山腰上另一条道路绕行。尽管湖水清澈,林木苍翠,可是在我看来总感觉像是在游览四川的九寨沟,区别在于九寨沟有一个个村寨可供游人体验藏族风情,克罗地亚的“九寨沟”人迹罕至,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曾经的南斯拉夫影迷
   9月24日,昨夜住普利特维采湖附近。早晨出酒店,仰头看到天空一个橙色的十字架图案。心中暗自吃惊:欧洲人多信仰上帝,莫非耶稣显灵?细细一琢磨回过神来,估计附近有机场,天空中的十字架定是朝阳映红了飞机尾部遗留的气体印迹。
   酒店附近有些零散的农舍,其中一些住户在靠近公路的地方立了招牌,牌子上画了一张床,还有WIFI字样,一看就是家庭旅馆。对于在巴尔干半岛自驾游的客人来说,这样的小旅店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农舍背后依然是一片一片玉米地,有的人家前一天开着拖拉机在地里忙碌,夜里就把拖拉机留在地头,第二天好继续干活。
   和我当年插队的闽西农村一样,这里的乡间很多人家门前也堆放着成垛的劈柴,而且都是上好的原木一截截锯开,然后用斧头劈成柴火,看了真是心疼。巴尔干半岛山峦起伏,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即便如此,把好好的木材填了炉灶还是很可惜。但愿他们也是有计划采伐,树木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砍伐的进度。否则再葱茏的群山总有一天也会变成荒山秃岭的。
  正胡思乱想呢,一条大狗朝我狂吠起来了。很显然这是一条离家外出的狗,只见它且叫且退一直退回自家院子,紧接着又从栅栏里窜出来,异常勇猛地朝我扑来。看到我这个陌生人并不夺路逃跑,这畜生也犹豫起来了,脚步停了下来,身体匍匐于地,浑身的毛乍起,恶狠狠呲出牙齿,发出极具威胁的声音。就在这时候,女主人出来了,喊着狗的名字对它的不友善行为进行叱责,那狗这才消停一些。又过了一会儿,我原路返回再次经过那家农舍,那狗又一次激烈地叫了起来,只是院子栅栏已经被女主人闩好,狗钻不出来了。
   白天一整天都在盘山公路上打转转,傍晚才抵达萨拉热窝。旅行团的人以五零后、六零后为主,年轻时大都看过南斯拉夫电影,比如《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等。一路上大家热烈讨论对南斯拉夫电影的印象,有的人对南斯拉夫那些老电影的主人翁名字,经典对白还记得很清楚,甚至会唱电影里的主题歌。很显然,时代的烙印不是能够轻易抹去的。
   同行的游客有人带了介绍萨拉热窝的书: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一位年轻人在这里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在的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漫步这座古老的城市,每个游客都能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的魅力。
   热情的乔治
   从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开始,乔治成了我们的中文翻译:他负责把保加利亚导游阿迪的讲解翻译成汉语,同时协调一路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自从乔治来到我们中间,中国人出国旅游所谓的“上车睡觉(时差缘故,不少人白天坐车昏昏欲睡)”定律就被十分客气地打破了。行驶途中,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乔治会发出一个接一个的提示:左边有一条河!右边有一座桥!大家看这边,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湖!如此等等。
   离开杜布罗夫尼克,途经黑山共和国著名古城科托尔来到毗邻亚得里亚海的度假胜地布德瓦。晚餐后漫步布德瓦古老街道,习习海风带来凉爽的感觉,旅行团有人不胜寒意,乔治马上将自己的外套让那人穿上,自己只穿一件短袖T恤。回到酒店,乔治提出带大家到海边走走,一行人中有人想早点休息先回房间了,我们几个随同乔治穿过酒店庭院。他先把次日早餐的餐厅指给我们看,然后带我们来到海边,用兴奋的语气介绍亚得里亚海有多么美。
   正常的旅程以外,个别游客提出一些小的要求,比如购买明信片,兑换当地货币,找卫生间,乔治也是不厌其烦,对我们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想方设法满足。还有的游客喜欢就一路上所见所闻向乔治提出一些问题,乔治每次都认真作答,即便一时答不上来的,他也会扭头请教导游和司机,得到满意答案以后再原原本本转告提问题的人。
   和乔治相处了几天,我忍不住和他开玩笑:说他要是在中国,最好去当信访局长——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处理老百姓提出的每个问题。乔治有些不明白,问我:信访局长是干什么的?
   三个修道院
   9月30日,奥赫里德的清晨。一大早沿奥赫里德湖岸跑了一阵,然后回到酒店,换上泳裤重新回到湖边,缓缓走进水中,在湖水没过胸口后开始游了起来。
   奇异的事情就此发生。下水的时候,湖面是平静的,空气是如此澄澈。等到我开始挥动手臂向前游动,身前身后的湖面不知不觉开始变得水汽氤氲,感觉像是有人在湖底架了一盆火,湖水开始冒蒸汽了。上岸后,回头一看,湖面重新归于平静,水汽也随风飘散,就好像一扇大门开了又合上,周边平静得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午饭后抵达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导游阿迪领着我们一连参观了三座修道院。去的第一座修道院建在斯科普里郊外的山坡上,里头只有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她对我们很热情,允许我们四处拍照,包括拍她本人。遗憾的是她没能找到修道院教堂的钥匙。
   听说老太太已经85岁,我告知我的母亲也已经90多岁,这位老太太露出惊喜的神色,那一刻我感觉我和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回到车上,一位同伴说这位老太太一个人生活在山上修道院,很孤单。我倒觉得作为一个笃信上帝的人,她或许并不孤单。
   第二个修道院教堂内部有一幅很有名的壁画,表现的是耶稣受难之后圣母玛丽娅痛彻肺腑的哀伤。管理人员是一位年轻女孩,交谈中得知她毕业于马其顿一所医学院。
   第三个修道院的小教堂门外摆放着一沓沓印有该教堂壁画的明信片,一张硬纸板上标明了每张明信片的价格,游客看中那张明信片,自己将钱投入钱箱即可,旁边并无人监督。
   院子里头有几间小屋,一位修女守着一口大蒸锅,炊烟旋绕,锅上蒙着干净白布。开始我以为修女是在用热蒸汽对床单之类纺织品进行消毒,后来才知道锅里蒸着一小瓶一小瓶黄瓜——腌制酸黄瓜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打算离开时,修道院一条小狗不知为何和我较上劲了,这小家伙从后面咬住我左脚裤腿,无论如何也不肯松开。我往前迈步,它也松口,死乞白赖叼着裤腿任我一路往前拖。集合时间到了,眼看着别人都往修道院门外走,我却被一只小狗缠住了,你说这算什么事?最终在旁观者的笑声中小家伙总算结束了这场在它看来挺有趣的游戏。
   日落塞萨洛尼基
   国庆节我们是在靠近爱琴海的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度过的。那天傍晚的落日堪称华美,玫瑰红的晚霞照亮了塞萨洛尼基海港的每一条船只,还有教堂、纪念性雕塑、咖啡吧、餐馆以及每一个游客的脸庞。
   晚餐就在港口附近一家希腊风味的餐厅,接待我们的旅行社为了庆贺中国国庆,当晚免费为我们供应葡萄酒。餐厅伙计开葡萄酒的动作异常熟练,只见他用白色餐布裹住酒瓶颈部,手中的开瓶器快速旋转,一个个软木塞轻而易举就被他拔出装入围兜口袋,尔后一只只高脚杯就斟满了玫红色的液体。
   两位上了年纪的乐手一个弹吉他,一个弹曼陀林。他们一首接一首演奏着希腊民间乐曲,靠近他们的一桌欧美游客用巴掌打起了节拍。我们的导游阿迪上前伴舞,刚开始动作幅度不大,摆手,踏步,扭腰,乐手情绪更加高昂,阿迪的动作也逐渐奔放,我们也跟着喝彩,为阿迪和乐手鼓劲。
   音乐、美酒、美好的心情。尽管身在异国他乡,这个国庆节我们同样过得很开心。
   巴尔干的乡村
   从意大利到匈牙利,我们此行前后跑了12个国家,抵达威尼斯以后的整个旅程都是在旅游大巴或中巴上完成的。每天舟车劳顿固然辛苦,却让我们有机会通过环游巴尔干半岛,对这些国家的乡村社会有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
   我们游览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小城莫斯塔尔,内勒特瓦河从一座建于1566年的石拱桥下静静流过;我们来到保加利亚仅有数百居民的梅尔尼克古村,一条山谷里到处都是葡萄酒庄,空气里飘荡着葡萄酒的香味。最大的酒庄建在地下,一条条地道里用橡木酒桶珍藏着不同风味的葡萄酒;距离梅尔尼克不远的桑丹斯基是斯巴达克斯出生地,那也是个山区小镇,一条小河在山谷里哗哗流淌,河两侧是大片的枫树林、草地、儿童游乐场、足球场和室外体育场。小镇的酒店室内室外各有一个温泉游泳池;还有保加利亚小镇大特尔诺沃,山上的镇区和山下的村落那么大的落差,天刚蒙蒙亮公交车就沿着石块铺就的道路山上山下运送乘客。山下的村落有一座古老的木桥,木桥两端居然专门修了供残疾人上下的坡道……
   即便是远离首都、远离中心城市的偏远小镇,同样有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人行步道、路灯、公园、体育场、儿童游乐场、公交车、自动饮水点、报刊亭、雕塑、超市、酒吧等等。联想到国内一些大城市集中了优势教育、卫生资源以及大型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音乐厅、地铁等等,付出的代价却是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我想,倘若我们的各级政府能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将更多的财力、创意、关注用于中小城市以及乡村,让我们的每个生活在乡村社会的老百姓也能享受相对完善的医疗、教育条件,也能拥有便捷的交通、安全的饮用水,也有满眼青翠的公园、可供锻炼健身的运动场、有足够藏书的图书馆,也能经常看到当地乡村乐队演出等等。谁还非得跑北京、上海那样的地方凑热闹呢?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