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 图片信息 >>
  • 编号:142584
    图片尺寸:3000X4000
    大小:2598KB/15588KB
    作者:朱必义
    分类:新闻图片->旅游
    关键字:瑞士 意大利 阿尔卑斯山 伯尔尼 琉森 威尼斯 罗马斗兽场 罗马 米兰 梵蒂冈
    图片ID号:13755204923
    图组ID号:32047
阿尔卑斯山的云雾
(9/38)
2017年08月29日 13:07:32
上一张  
下一张
 
图片说明: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组图说明:
  2017年8月8日,土耳其航空公司的客机就像一只“巨鸟”,穿过低空的云层不断逼近瑞士地面。机翼下的大地森林茂密、田野整齐,一栋栋红色屋顶的农舍清晰可见。伴随着一阵轮子接触地面的轰隆声,我们顺利降落在苏黎世机场。
  
  瑞士,由穷到富的历程
   说起瑞士,很多人只知道日内瓦、苏黎世,恐怕很少听说过琉森(又译卢塞恩)这座城市。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是琉森。那里是欧洲有名的避暑胜地,中古时期曾经是瑞士的首都,至今琉森老城区还遍布中世纪风格的教堂、塔楼、商铺、城堡,还有卵石铺砌的街巷。
   和瑞士其他地方一样,琉森城外也是处处青山,农田里生长着茂密的玉米,地头堆放着一捆捆机器打包的牧草或庄稼秸秆。和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一样,历史上瑞士也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主要依靠种地和饲养牲畜维持生计。与之临近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邦国家凭借濒临亚得里亚海乃至地中海之便,国际贸易和航运、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地处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偏居一隅,当地人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15世纪末,在亨利王子、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获得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鼎力支持,探险的船队绕过佛得角、好望角、合恩角,越过大西洋,发现了广阔的美洲大陆和浩瀚的太平洋,继而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地理大发现、大开拓浪潮。先是葡萄牙、西班牙,随后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纷纷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的财富滚滚而来。作为蕞尔小国的瑞士依然与这场资源与市场的角逐无缘,继续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为了摆脱贫穷,从14世纪起,通过充当雇佣兵挣钱养家乃至彻底改变命运就成了众多瑞士年轻人的选择。由于作战勇敢、忠贞不二,瑞士雇佣兵很快在欧洲各国享有盛誉。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为保卫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786名瑞士雇佣兵战死。那以后,雇佣兵制度在瑞士渐趋消亡。如今仅有梵蒂冈还保留部分瑞士籍警卫。
   在此之前,17世纪初,英国清教徒遭受政府和教会势力迫害,不得已大批迁徙到美洲新大陆。与此同时,一部分人身、财产受到威胁的清教徒举家搬迁到山高皇帝远的瑞士。他们不仅给新家园带来了坚定的宗教信念,而且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手艺。从那以后,瑞士单一的农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手工业以及商贸业迅速发展起来。
   1648年,瑞士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宣告独立,奉行中立政策。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两次世界大战,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得到交战各方尊重。纷飞战火中,偌大欧洲满目疮痍,瑞士却安然无恙。战争期间,大批欧洲各国难民举家逃亡瑞士,他们给瑞士带来了资金、技术、头脑,为瑞士精密仪器制造、食品加工、国际金融、酒店管理以及服务等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瑞士,无论是琉森还是伯尔尼,走到哪个城市都是满大街的钟表店、巧克力店。就连海拔3000多米的少女峰旅游列车终点站,也开设了瑞士手表专营店。
   2016年,瑞士以人均财富64.8万美元名列世界最富裕国家第一位。
   安宁是福,瞎折腾对谁都没好处。瑞士由穷到富的历程再一次证明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8月10日,从琉森前往伯尔尼,一路都在下雨。细雨霏霏的阿尔卑斯山云雾蒸腾,湿漉漉的草滩上时不时能看见几头牛。一栋栋农舍建筑风格大体一致,具体到每一栋结构上还是稍有变化。屋顶通常不是两个,而是多个斜面;门廊是必须有的,那样一来,不仅屋檐水不会影响住户一家以及访客进出,而且房子四面皆可开窗,有利于空气对流。
   想起了北疆牧区。伊犁的唐布拉、哈拉峻、那拉提,阿勒泰的喀纳斯、可可托海,论生态环境,还有植物的多样性,一点也不输给瑞士。以前老有人说喀纳斯是“东方瑞士”,这次真去了瑞士,看了那里的树木、草地、湖泊、河流、冰川,你别说,两地之间相似的景观还真多。至于建筑特色和民俗风情,喀纳斯图瓦人的木屋并不比阿尔卑斯山区瑞士农民的木屋逊色。图瓦人吹奏的索尔(草笛)一样也堪称天籁之音。别忘了还有哈萨克人用马皮制作的最古老滑雪板!
   区别在于,图瓦人和哈萨克人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至今也未能真正告别游牧生活。北疆牧区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就业渠道单一,牧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放牧,顶多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挣的钱。牧民的孩子即便念了大学,很多还是宁可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想办法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端铁饭碗,或者在县城、乡镇开小餐馆、小超市、小修理铺、美容美发店,收入只够养家糊口。
   单一放牧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牲畜种群盲目增加,草场不堪重负。加之雪灾、蝗灾,一些地方优质草场已经退化成荒漠草场,一群群牲畜还在那里觅食,真不知道这些牛羊是在吃草还是吃土!
   瑞士向来就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年轻人在接受必要的文化知识培养之后,一部分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还有很大一部分适时转换到职业教育方面,为旅游、酒店管理、金融、精密仪器制造、食品加工等等支柱产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如果北疆牧区能做到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现代畜牧业,三分之一从事畜产品以及相关产品加工营销,还有三分之一转移到其他行业,相信伊犁人,阿勒泰人即便不能像瑞士人一样富裕,能有他们一半的财富也是很好的呀!
  
  一条造福子孙后代的登山铁路
   8月11日,从伯尔尼乘车到达因特拉肯,然后从那里直奔少女峰脚下,最后一段上山的旅程坐的是齿轨火车。
   少女峰铁路管理部门为每个抵达欧洲最高火车站的游客提供的“护照”介绍了这条铁路的修建过程。19世纪末,瑞士工业巨头阿道夫古耶塞勒在远足时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在阿尔卑斯山的艾格峰和和尚峰之间开通一条隧道,建造一条通往少女峰的齿轨铁路。紧接着阿道夫古耶塞勒亲自用铅笔绘制出一张铁路草图。1896年,少女峰铁路开工,100名意大利工人承担了修路任务。1899年,阿道夫古耶塞勒死于肺炎,他的后代继承了他修筑齿轨铁路事业。1912年8月,历时16年、最高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铁路全面开通,花费1600万法郎,是最初估算的两倍。
   如今的少女峰每年接待超过七十个国家的游客;少女峰上拥有瑞士海拔最高的邮政信箱,欧洲海拔最高的巧克力商店,全球海拔最高的瑞士钟表专卖店……
  
  冷热两重天
   头一天在少女峰还是雪花飞舞,寒气逼人,第二天来到卢加诺已是烈日当头,满眼露背装和比基尼了。
   前往卢加诺途经贝林佐纳。贝林佐纳是瑞士提契诺州首府,地处从瑞士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交通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公元四世纪,罗马人就在这里修建防御性大堡垒。公元13至15世纪,米兰大公国统治期间,米兰的公爵们在贝林佐纳陆续增建了蒙特贝洛城堡和卡斯特罗城堡。2000年,大城堡和蒙特贝洛城堡、卡斯特罗城堡及其所属城墙,一起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因为时间的缘故,我们只参观了罗马人建造的大城堡。为了方便游客,城堡内安装了电梯。我们还参观了城堡里的Museo Storico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不少当地出土文物。靠近城堡围墙的地方还有咖啡馆,游客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欣赏周边的葡萄园。
   离开贝林佐纳我们去了瑞士的“小人国”,其实就是一处类似深圳“锦绣中华”的微缩景观游乐园。园内集中了瑞士各州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包括宫殿、教堂、民居、港口等等。对于没有足够时间跑遍瑞士每个角落的人来说,用一两个小时走马观花对瑞士最具代表性的风光做一次全景式俯瞰(和那一个个微缩景观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巨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进入贝林佐纳那一刻起,我们就从寒意阵阵的秋季回到溽暑蒸人的夏季了。同行的游客纷纷脱下身上捂了多日的薄羽绒服,换上了短袖T恤或者裙子,害怕晒黑皮肤的女士们也适时地抹上了防晒霜。
   到了卢加诺,热浪扑面而来。旅游大巴停靠在卢加诺湖畔,导游宣布集合时间和集合地点,整个下午都是自由活动。我沿着卢加诺湖岸一路走去,看着那么多红男绿女要么坐着游轮湖上观光,要么踩着脚踏船泛舟湖面,更多的人沿着湖边漫步、骑车,排着队买冰激淋,或者下水游泳,再不然就穿着比基尼、泳裤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我也不能总这么衣冠整齐一走到底吧?
   在游艇码头附近,我终于找到一处适合下水游泳的地方。把相机以及装着护照、钱包的腰包和衣物一起安顿好以后,我一步一步迈进了湖水。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应该这么说,我一向不喜欢酷热,但如果在热得要死的地方有一大片清澈见底的湖水任我随时跳下去游个痛快,那么就让气温再升高一点好了!
  
  重回意大利
   2000年夏季,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我曾经到过欧洲,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弗洛伦萨、比萨等等城市都跑到了。此次再一次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虽然很多景点都是来过的,但是感受却不同。上一回是第一次出访西方发达国家,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圣彼得大教堂、罗马斗兽场等等都是初次谋面,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
   故地重游,而且是在去过世界上许许多多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之后,内心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耐心:细细品味的耐心。我不再急急忙忙拿着相机到处拍,而是认真听导游讲解,对每个城市,每处景点,每栋历史建筑,甚至一些著名雕塑作品都事先上网查阅相关背景,尽可能做到有备而来。
   ——米兰大教堂规模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被马克·吐温誉为“大理石的史诗”。教堂顶上有135个尖塔,教堂外部有3500尊雕像……
   ——斯卡拉歌剧院外观并不起眼,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被西方人视为歌剧圣地,有“歌剧的麦加”之称。能在这个歌剧院演唱是每个歌剧艺术家的至高荣誉。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也是最壮丽的天主教堂,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建筑大师和艺术大师参与了这座教堂的设计和建设,比如勃拉芒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教堂里还有米开朗基罗、拉菲尔等艺术大师创作的壁画和雕塑,比如米开朗基的雕刻作品《圣殇》、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和圣彼得宝座……
  
  条条道路通罗马
   在罗马的最后半天,因为当天中午两点要离开酒店去机场,旅行社未作任何旅游安排。游客可以待在地处罗马远郊的酒店上网,也可以去附近的超市购物。
   想一想有点不甘心:那么远跑到意大利,却把整整半天时间耗在酒店房间或者买东西?这不符合我的心意。于是一大早趁着跑步我通过两位热情的华人打听清楚了从酒店所在的郊区前往罗马的公交——地铁——公交线路以及购买通票的地点(车上不卖票,虽然也没人查票)。
   回酒店用过早餐,我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行李,然后寄存到酒店前台。接下来我大步流星赶去附近一家超市,花3欧元买了往返车票。坐上20路公交,一位超级热心的意大利人告诉我坐一站就可以下车换地铁,按他指引的方向我顺利坐上了开往罗马的地铁。出了地铁站我换乘81路城市公交,先在威尼斯广场下车游览,接着一路打听找到万神殿,拍了几张照片。估量了一下排队入内参观所需的时间,我果断决定打道回府。大踏步找到81路公交车站,然后还是地铁、公交,赶在一点三刻回到了酒店。
   就像那年用半天自由活动时间坐伦敦地铁游览海德公园和白金汉宫并有幸目睹了英国女王出行壮观阵容一样,路在脚下,也在嘴上,条条道路通罗马!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