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首页
|
新闻图片
|
非新闻类图片
|
图片故事
|
档案图片
|
全部图片
|
关于我们
|
>图片详情
编辑电话:0991-88888888 技术电话:13910128997
图片信息 >>
编号:119780
图片尺寸:4016X6016
大小:12156KB/72936KB
作者:朱必义
分类:新闻图片->旅游
关键字:朱必义 旅游 非洲
图片ID号:13405161330
图组ID号:26806
非洲纪行
(30/56)
2016年09月11日 19:02:33
返回
图片说明:
马赛马拉:数一数,河里有多少河马?
组图说明:
朱必义
路边的鸟巢
2016年8月13日,离开非洲回国前一天,津巴布韦当地的华人导游指着公路旁边一个个悬垂在树枝上的鸟巢问我们:为什么这里的鸟儿喜欢把窝筑在公路边?我们谁也回答不上来。这位华人导游解释,非洲猴子多,为了避免这些尾巴长长的捣蛋鬼掏鸟窝,鸟儿们就尽可能把家安在靠近公路的地方,因为它们知道,这里的人们不但不会伤害它们,而且能对猴子的行为有所制约。
加上这一次,我已经第三次来到非洲。我所知道的是,非洲之所以能够成为包括大象、狮子、河马、犀牛、长颈鹿、野牛等大型野生动物在内的各种动物的天堂,除了众所周知的生产力落后、狩猎工具原始的原因以外,和这里的人们生活方式简单,知足常乐,不会无休止地追逐财富也有很大关系。唯有如此,人与动物才能长久地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否则,贪婪欲念驱使下的人就会肆无忌惮地大面积采伐原始森林,将广袤的天然草场开垦成耕地,为了利润毫无怜悯之心地大规模猎杀野生动物,然后将动物皮毛制作成裘皮大衣,象牙用来雕刻玩物,直至野生动物踪迹杳无,最终人们只能到动物园里观看铁笼里的飞禽走兽。
嗨,我们成天把规模化、产业化挂在嘴上,殊不知但凡草场、林地、河流、湖泊、山岗等生态环境,都必须用法律、道德的手段严加保护。自然界小到鹌鹑斑鸠,大到狮子老虎,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不应该被任意虐杀。一切具有掠夺性特征的行为不仅会毁坏野生动物的家园,最终也会给人类的家园带来灭顶之灾!
色彩斑斓的舞台
7月28日凌晨,终于离开火炉一般的上海,我们乘坐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飞机,经过将近12小时的飞行抵达亚的斯亚贝巴。下飞机时,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气温凉爽,很是舒服。
亚的斯亚贝巴高层建筑不多,楼房老旧,很多建筑物看上去像是从来没装修过。人却很精彩,色彩缤纷,你能想到的各种颜色的布料全被他们披挂到身上了。头发的颜色、发型也是不拘一格,最抢眼的是很多妇女将浓密的头发染成棕红色,再编成一股股辫子条缕分明地缠绕在头上。这个国家80多个民族,似乎哪个民族也不甘单调,都在努力成为最具审美感觉的民族。
亚的斯亚贝巴,原本就是“鲜花之城”的意思,除了大地上的鲜花,这个国家的每个人,尤其是女子都具有鲜花的色泽。
埃塞俄比亚之后,我们还去了坦桑尼亚、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除了肯尼亚人的衣着已经趋于工厂化以外,其他各国老百姓的服饰依然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色彩大胆、浓烈,对比鲜明,远远看去就是一个个移动的调色盘,或者叫一道道风景。
葱绿山野
没去过非洲的人,很可能会把非洲想象成到处赤日炎炎,漫天风沙,人们骑着骆驼翻越一个又一个沙丘。其实非洲不仅有撒哈拉沙漠,也有茂密的丛林,蔚蓝的海水,青翠的山岗。
7月29日上午,我们乘坐小型飞机前往历史名城拉里贝拉。飞机低空飞行,机翼下清晰可见覆盖着茸茸绿草的丘陵、九曲十八弯的河流,掩映在无边碧绿中的农舍。抵达拉里贝拉机场以后,我们换乘面包车上山参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的岩雕教堂。面包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正值播种季节,不时有埃塞俄比亚农民吆牛犁地的场面吸引我们的目光。作为在新疆长期工作、生活过的我,惊讶地发现皮肤黝黑的埃塞俄比亚农民采用的也是“二牛抬杠”这样一种古老的耕作方式:两头牛并列拉一部犁,一个农民扶犁,另一个往地里撒种子。
除了犁地,那一路我们还看到用手压井汲水的场面,还有垂直举起木杵给谷物脱壳的、筛谷物的、抡锄劳作的、背柴火的、放羊放牛的等等场面。对于热衷于民俗探访的我来说,真是目不暇接呢!
农业社会的东非高原,呈现的是葱绿的原野,生机盎然的田地(虽然长势看上去不算好,但产品必定是绿色有机的),茅草屋顶的农舍,云雾缭绕的山坡,而不是连片的工业区、密集得让人透不过气的出租房、弥漫着刺鼻气味的烟尘……
凭栏观景
7月30日,晨雾,出酒店门便遇到一位黑人小伙子,相互用英语问过好之后,只见他面朝大山,在胸前画十字,然后匆匆消失在浓浓的雾气里。莫非大山里有神灵?早餐后当地导游为我解开谜团:岩雕教堂建在大山深处,那是当地黑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所以每次面朝大山,他们都会画十字。
我们在拉里贝拉住的酒店就建在陡峭的悬崖边上,天破晓后,无需迈出酒店半步,我们在自己房间阳台,或者在酒店屋顶观景台就可以欣赏远山近岭乳白色云雾波浪般翻滚挪动、时开时合的绝妙场景。要知道,此时此刻我们可不是在黄山、庐山,而是在遥远的非洲,真没想到东非高原也有如此旖旎的风光。
早餐后我们去观看岩雕教堂的祈祷仪式。这里的11座岩雕教堂据说是十二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里贝拉按照神谕,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动用2万人工花费24年凿成的。我们要去看的是耶稣基督教堂,距离教堂还有很长一段路,沿途前去祈祷的信徒已经络绎不绝,感觉就像前去参加大型群众性集会,或者去赶集似的。到了耶稣基督教堂附近,身着白袍的人们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在教堂四周,或者说是围绕在教堂的十字型屋顶四周。因为教堂是自上而下开凿在地底下的,要想进入教堂,必须沿着雨后湿滑的小路走到数十米深的沟壑底下,那才是教堂的地面。
拍摄间歇,仔细端详那一张张白色罩袍底下的面孔,一个个肤黑、肌瘦、憔悴,同时也是一脸的虔诚。但愿他们的祈祷尽早见效,使他们过上富足安宁的日子。
下山途中,依然是耕作的场景,依然是草庐、泥墙、耙子墙,从摄影的角度颇具美感,从居住的舒适度考量恐怕就不能过于理想化了。
印度洋的海风
绵白的沙滩,近乎透明的海水,柳叶状的独木舟,婷婷玉立的椰子树,绿宝石般的岛礁,融合了非洲、阿拉伯、印度、欧洲风格的建筑,这就是世界最美的岛屿之一——桑给巴尔岛。
在桑给巴尔岛我们游览了古老的石头城,参观了富丽堂皇的苏丹赛义德王宫,还观看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桑给巴尔作为奴隶贩运集散地时,用于关押黑奴的地下牢房以及纪念废除奴隶制的忏悔大教堂。
我们住的酒店处在面对印度洋的一面缓坡上,酒店内部有游泳池、网球场、足球场、台球室、图书室、酒吧等等,一座座独栋别墅之间遍植猴面包树、橡皮树、凤凰木、三角梅、芒果。缓坡尽头便是大海,到达当天,距离晚饭还有一点时间,我便迫不及待沿着木栈桥下海游泳,水里有绿色的小鱼游动,沙滩上有小螃蟹。晚饭有烤龙虾,想吃多少只管要。
乞力马扎罗
8月2日,我们从桑给巴尔岛来到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下榻的酒店倒也设施齐全,酒吧、泳池都有,庭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坐在房间外面的露台上就能看到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也许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酒店周围用绿篱和铁丝网环护着,但大门是敞开的,出了门就是一条红色泥巴路,路的一边是玉米地,另一边是咖啡地,咖啡树已经结果,枝条上密密麻麻结满了深红色的果实。
从传来的喧闹声判断,那条泥巴路通往一所学校。我决定在咖啡地旁边的三岔路口坐一坐,看看会有什么风景映入我的眼帘。起先来了一位头顶包袱的黑人妇女,我主动问好,并询问能否给她拍张照片,她起先拒绝,紧接着又答应了,我便举起了相机。随后来了两个身穿校服的小男孩,其中一个走着走着突然拐进玉米地,弯下腰开始拔草,然后怀抱青草回到路上来。他家养了兔子?还是养了羊?还有一个小男生头上也顶了包袱,问他包袱里是什么,他笑了,取下包袱让我看,原来是麸皮,喂Chicken的。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放学的孩子从哪里搞来一包麸皮,还用脑袋顶着回家去!再接下来是几个活泼的女生,其中一个高个子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她了,她听了格格直笑,大概坦桑尼亚没有人会取“zhubiyi”这样奇怪的名字。
终于,放学大军朝我涌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十来个女孩,见了相机镜头她们并不闪避,甚至有些“人来疯”,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容光焕发,开心极了!那一刻让我想起去年在克罗地亚的一个场景,古街上来了一大群身高腿长的高中生,我还琢磨着该如何让他们接受我的拍摄,不料这群快乐的中学生见了我手中的相机,竟然停下了脚步,眉开眼笑大大方方集体摆了个Pose,让你一次拍个够。
野生动物的天堂
从坦桑尼亚的恩格罗恩格罗、塞伦盖蒂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那库鲁湖和阿伯岱尔,再到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交界的乔贝国家公园,此次启程前往非洲之前一心渴望观赏野生动物的我们很快便进入审美疲劳阶段。原因很简单:上述一个个自然保护区里随处可见成群的大象、野牛、长颈鹿、河马,至于角马、斑马、羚羊、瞪羚,还有稀奇古怪的各种鸟儿,那简直就数不胜数了。
在肯尼亚阿伯岱尔国家公园,我们住的是世界著名的树顶酒店,该酒店原本是上世纪初一位英国退伍军人为观察野生动物和狩猎搭建的。1952年2月,当时还是英国公主的伊丽莎白也曾在树顶酒店住了一晚上,当天夜里英王乔治六世驾崩,英国王室立即宣布伊丽莎白继位女王,第二天一早,从树顶酒店下来的伊丽莎白已经是英国女王了。这便是“上树公主,下树女王”的故事。1983年11月,伊丽莎白女王故地重游,又到新建的树顶酒店住了一晚上,使得该酒店愈发声名远播。
我们入住树顶酒店已是午后,整个下午我们都在酒店咖啡厅一边喝咖啡一边隔着落地窗等着观赏野生动物。可惜,那是个雨天,野生动物们不怎么口渴,无需到酒店前的水塘喝水,我们只看到一头断了半边角的野牛,一只瞪羚,若干头模样丑陋极了的疣猪,再就是一头体型笨重的犀牛。那头犀牛在高脚屋结构的酒店楼前空地来回逡巡,一直到深夜才离去。
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我们住的酒店房间贴有告示,提示我们外出时务必关闭阳台门,否则狒狒和猴子可能入室乱拿东西。第二天一早我独自到酒店后花园散步,靠近高尔夫球场的一座小木桥下藏着几只疣猪,我刚踏上小桥,这一小群受到惊扰的疣猪嗷嗷叫冲了出去,把我吓了一跳。
珍惜友情
三次到非洲旅游,每次都能感受到黑人兄弟对中国人的友善。路上见了我们,他们会主动问候,并且用英语与你简单交流。即便我们坐在车上,隔着车窗,也不时有黑人对你挥手示意。在亚的斯亚贝巴希尔顿酒店,我想去游泳,酒店格局有点复杂,看得见泳池却不知该如何穿过迷宫一样的走廊。这时一位黑人服务生过来为我引路,一路护送到泳池旁边的酒吧才止步。
街上卖水果的小贩,放学回家的学生,酒店门前的保安,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见了中国人都很客气,彬彬有礼。相反却有那么一些中国游客,当着黑人的面说话也口无遮拦,从非洲人的肤色到非洲人的生活现状,说起来都是一付不屑的样子,好像贬低别人自己就真的能够高人一等似的。
事后回想,但凡这样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往往都具有“三不”特征:英语一句不会——除了肢体语言压根儿无法与当地人交流;礼仪一点不懂——享受了服务却拒绝给小费(比如服务员帮着提行李,比如离开酒店时在房间茶几或床头柜放一两块美金对打扫卫生的服务员表示感谢),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车抢前排座位等等;“功课”一点不做——平时没养成阅读习惯(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本该相辅相成),出国前也不对目的地国家的基本情况做任何了解,好像出国旅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财力,标榜自己去过多少多少个国家似的。
上一张
下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