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摄影师注册
首页
|
新闻图片
|
非新闻类图片
|
图片故事
|
档案图片
|
全部图片
|
关于我们
|
>图片详情
编辑电话:0991-88888888 技术电话:13910128997
图片信息 >>
编号:116422
图片尺寸:2660X3990
大小:4986KB/34902KB
作者:谢龙
分类:新闻图片->社会
关键字:新疆 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 哈密市五堡镇 大棚种植蘑菇 特色种植蘑菇 访惠聚 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建设 老年生活 关爱老人
图片ID号:13364154717
图组ID号:25896
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3/5)
2016年08月25日 17:09:27
返回
图片说明:
2016年7月29日,在哈密市伊州区西河区街道老城社区老人日渐照料服务站,社区工作人员陪伴辖区老人做手工。
组图说明:
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哈密市“访惠聚”活动纪实
文/杨英春
“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哈密市2593名干部从第二批住村工作组成员手中接过“接力棒”时,发出铿锵有力的承诺。
一诺重千金。过去的15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时刻奔忙在主动作为、真心实意访民情的路上;无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偏僻村落,处处都能看到他们全力以赴惠民生的火热场景;无论是住村领导还是普通干部,他们都在顺应群众的所思所盼,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
顺民所盼,千方百计解难增收
“我们盼望了好多年的日间照料中心,才几个月时间就变成了现实。这里健身房、图书室、演艺厅和康复训练室样样齐备,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2016年7月29日,跟记者说起工作组的好,哈密市西河区街道老城社区82岁的保国庆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社区居民盼啥,工作组就干啥!”
老城社区共有1022名老人,人口老龄化比例高达20.3%,仅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有83人。住老城社区工作组组长赵明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主动与民政部门协调,没过几个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开业运营。
如何让基层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第三批247个工作组明确提出,顺应群众期盼,从群众最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抓起。
哈密市委组织部基层办主任、哈密市“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吕仁杰介绍,今年2月底以来,各个工作组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生产生活问题,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惠民项目,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解决事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增收难等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海子沿村是一个山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住村工作组想方设法拔“穷根”,千方百计摘“穷帽”,积极争取市、县、乡支持,带领村民积极从事劳务输出、养殖育肥、食用菌生产加工、民俗文化旅游等。
7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巴里坤圣野食用菌扶贫专业合作社一座大棚,海子沿村的贫困户村民库兰·阿合热斯正忙着采双孢菇,“我是4月到这儿来的,现在每个月靠采蘑菇能拿到3000元钱,去年我们一家四口总共才挣了5000多元。算下来,我家年底就能脱贫。”
合作社理事长黄仕玖告诉记者,他们在海子沿村建有340座蘑菇大棚,聘用了附近180多名村民,其中海子沿村就有近70名贫困户和低保户村民在这里就业。
据哈密市“访惠聚”活动办公室统计,截至目前,247个工作组共为群众办了3791件实事好事,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户10807人,帮扶重点户和贫困户5280户;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各级工作组引导成立了491个村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961人次,1775人实现转移就业,帮助培养了662名乡土农业技术人才;各级工作组还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鼓励各族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在解决好“富口袋”的同时解决好“富脑袋”的问题,帮助带动5267户、16964人脱贫。
民汉结对,互帮互学促进团结
7月29日13时,骄阳正烈,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支边农场村村委会,不时传出唱歌和欢笑声。“明天我们要和库且提里克村一起举行‘民族团结、军民共建’文艺活动,趁现在有空再排练一下。”支边农场村党支部书记曹瑞海说。这是今年4月份以来,两村共同举办的第九次集体活动。
支边农场村的村民全是汉族,紧邻的库且提里克村村民90%以上是维吾尔族。为促进两村村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工作组的倡议和牵线下,两村发起了“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并于今年4月22日正式成为民族团结结对共建村。之后,两村先后共同组织开展了外出参观学习、联谊活动、接受红色教育等系列形式多样的促进民族团结活动。
今年4月,支边农场村村民代尚荣和库且提里克村村民马合木提·尼亚孜主动结成了民族团结对子。“代尚荣红枣种植技术好,他手把手给我教红枣树剪枝,今年我们家几亩红枣的产量估计要比去年高出三分之一。”马合木提·尼亚孜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不只是生产上互帮互助,逢年过节,他们也会互相邀请对方一起过。
住五堡镇库且提里克村工作组组长伊力哈木·斯拉木表示,通过“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村民之间的走动更频繁了,互帮互助的村民更多了,两村出现了“民汉团结一家亲”的喜人局面。由于工作突出,库且提里克村还被评为2016年哈密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基层党组织。
据吕仁杰介绍,为促进民族团结,在今年的“访惠聚”活动中,哈密市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村(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等,汉族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户基层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户基层汉族群众,目前已结成对子4012对。此外,工作组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宣传教育1398场次,70926人次群众听了宣讲;工作组还组建了312支草根宣讲队,在基层开展以“民族团结促和谐、长治久安谋发展”邻里和谐、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宣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各民族互帮互学互融共发展的浓厚氛围。
创新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
7月27日,在哈密市伊州区东河区街道阿牙社区“居民说事点”里,十几位居民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小区道路是否要设立减速带的问题。
“现在小区车多、小孩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我觉得应该马上设立减速带。”“说事员”达识书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上报社区。社区干部与哈密市交警部门协调后回复说,第二天相关部门就会办理设置减速带事宜。
住阿牙社区工作组组长穆晓兵介绍,为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组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在社区专门设置了“居民说事点”、说事公开栏,公布了说事热线电话,建立说事接待员值班制度,在居民小区楼栋设立说事意见箱,为居民说社区大事、说生活难事、说邻里小事、说家中烦事搭建了平台。
为确保“说有成效”,阿牙社区每月都召开一次“说事会”,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纳,每次确定一到两个议题,交由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组成的居民议事委员会进行商讨。对于能当场协调解决的小事,社区会邀请当事人面对面协调解决;对不能及时解决的大事、难事,由社区协调相关部门或向街道办事处上报解决,所有问题的处理结果,都在说事公示栏内进行公示。
阿牙社区居委会主任范沙沙说:“以前,社区居民反映情况渠道不畅,曾出现过越级上访等现象,现在这些事再没发生过了。”
上一张
下一张